去年以来,宁强县认真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健康扶贫和巩固衔接各项决策部署,以深化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重要抓手,聚力“三个精准”“三个强化”“五个再提升”工作举措,扎实推进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,让群众健康获得感更有“医”靠、更有保障、更可持续。
“三个精准”防范因病返贫风险。一是精准预警。发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资源整合优势,组建县镇村“1+3+1+X”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200个,通过签约服务和“健康汉中”大数据平台,对居民患病、医疗救治、医疗费用报销、自付费用等情况进行监测,对可能出现的因病返贫风险及时预警。二是精准对接。对预警因病返贫风险人群,经核实后,即时纳入管理;加强与乡村振兴、医保、民政、残联等部门间协作配合,协调落实相应的医保、临时救助等政策。三是精准救治。对排查出患30种大病人员,及时送至定点医院救治,建立救治台账,实行一人一策、一人一方,全方位的跟踪服务和精准救治。截至今年8月,累计救治大病患者4834人,签约管理慢病患者3.59万人,救治率和签约随访率均达100%。
“三个强化”筑基固本提升能力。一是强化基础建设。2022年概算投资2.2亿元,分步实施县天津医院、县中医医院提标扩能,县妇计中心迁建、精神卫生中心改扩建以及大安、阳平关、代家坝卫生院3个县域医疗副中心建设项目。200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完成集体产权标准化建设。二是强化学科建设。重点加强胸痛、卒(cù)中、创伤、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“五大中心”建设,提升透析、肿瘤等大病救治和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。发挥县域医共体总院“龙头”作用,加强院士专家站建设和名师结对帮扶,在分院、村卫生室建立专家工作站和医师工作室,帮扶分院开设皮肤、肛肠、中医理疗等特色科室。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、省市级重点学科15个,开展新技术40项,18家乡镇卫生院实现中医馆全覆盖。三是强化人才激励。落实“两个允许”要求,医共体分院按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由县财政全额预算拨付工资,允许按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核定绩效工资总量,允许医共体成员单位将收支结余的70%纳入医护人员奖励绩效。同时注重人才引进与培养,形成稳定、合理的专业人才梯队。落实村医养老保险补助制度,县财政年度投入80余万元,补助村医养老保险人均2000元,有力保障村医队伍的稳定。
“五个再提升”保障群众健康需求。一是医共体建设再提升。在县天津医院和县中医医院2个医共体总院和18家乡镇卫生院组建的两大医共体内,实行人、财、物、事统一管理,实现优质资源、人才技术、病员“三个下沉”,让群众在家门口能够享受到二级医院的服务,县域就诊率达到90%以上。二是健康管理服务能力再提升。在强化县域医共体医疗功能的同时,融合疾控、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机构于一体,建立川陕疾病防控示范走廊,打造高血压、糖尿病医防融合先行县,落实“一病两处方”制,一张诊疗处方和一张健康处方,重医更重防,逐步形成“大病县内治、小病就近看、未病共同防”的新格局。三是“健康宁强”建设能力再提升。以“健康宁强”建设为统领,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,开展八类健康细胞示范建设,建设健康机关101个、健康社区13个、健康村庄200个、健康军营2个、健康学校84个、健康企业25个、健康医院24个、健康家庭52005户。四是信息化建设水平再提升。以县域医共体总院为中心,整合县域内所有医疗卫生机构健康信息互联互通,积极推进远程医疗网络建设,实现县域医共体内远程会诊系统覆盖率100%。五是攻难点群众就医获得感再提升。在医共体内打通基层首诊、双向转诊通道,重点突破“下转难”的问题,医共体总院设立专门负责医共体内转诊的科室,理顺上下转诊流程、职责,在做好上转病人的同时,对总院治疗后病情稳定的病人,下转到分院进行后续康复治疗,县级治疗医生跟踪指导服务,减轻群众就医负担,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