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读:宁强县永定家庭农场立足巴山生态环境优势,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,依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将单一中蜂养殖逐步拓展到粮食种植加工、食用菌生产、稻渔综合养殖、农村电商等产业领域,稳步推进多元化经营,实现融合发展、提质增效。
宁强县永定家庭农场,成立于2017年,位于陕西省365bet英国_365易贷官网_365bet登录地址宁强县巴山镇石坝子村,家庭成员3人、常年雇工3人、季节性雇工90余人。农场主要从事中蜂养殖、粮食种植加工、珍稀食用菌生产和稻渔综合种养殖。2021年,销售总额500余万元,累计吸纳脱贫户和监测户劳动力1200余人,增收200余万元。农场先后被认定为带贫益贫先进单位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、就地就近就业扶贫示范基地、首批电商扶贫示范基地和农产品网货供应基地。
一、因地制宜,探索发展之路
曾经身为贫困户的王永定,在农业农村部门的帮助指导下、科学判断自身条件和身处环境,经过充分调研,瞅准了投入小、自然环境优越的中蜂养殖产业,成立了永定家庭农场,开启了“空中产业、甜蜜事业”的初尝,发展中蜂300群,当年实现销售收入25万元。初梦成真后,为减少单一品种带来的经营风险,王永定远赴四川、云南等地考察学习,通过筛选比较,将目光投向本地适宜的金木耳、猴头菇种植和稻渔综合种养,并刻苦钻研学习掌握了金木耳等食用菌种植、稻渔种养技术。积极谋划新的“绿色产业”,探索发展金木耳、猴头菇种植和稻渔综合种养殖等特色产业。逐步形成了粮食种植加工、中蜂养殖、食用菌生产、稻渔综合种养殖、农村电商等多元发展模式,实现了种养加销一体化发展和多产融合。
二、村场联姻,壮大发展规模
2018年,政府开始大力扶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,巴山镇石坝子村也成立了村股份经济合作社,但却面临无门路、无技术、无人才的困境,为降低经营风险,村两委决定借力永定家庭农场成熟的食用菌种植技术和市场,争取财政资金与永定家庭农场进行联营共建。双方商定,由永定家庭农场负责经营管理,每年按照财政资金投入的8%给村集体分红,当年建成食用菌标准大棚92座、灭菌炉等设备12台(套)、库房等设施面积1434平方米,共占地52亩的食用菌产业园,年栽培椴木金耳1.8万余架、猴头菇30万余袋、袋料香菇30万袋。通过与村集体合作,农场发展规模迅速扩大,年销售收入突破300万元,为村集体分红46.4万元,并带动当地20余农户发展中蜂养殖、食用菌种植等同类产业,促进了庭院经济发展。
三、拓展业态,促进融合发展
在产业规模迅速扩大的同时,农场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管控,不断拓展新业态。探索“农场+”发展模式,建立线上线下双店铺,借助短视频及直播等新媒体,展示农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。通过社群营销、同城配送、公益认购、直播带货等形式,年销售土蜂蜜2000余斤、金耳3000余斤、猴头菇8万余斤,电商营销收益达到160余万元。同时,农场开发了巴山“绿珍”系列农产品获得绿色农产品认证,入驻“汉货入沪”电商平台和京东汉中无界工厂选购产品,获得“味见汉中”公用品牌授权。农场的系列产品远销成都、重庆等多个城市,带动50余脱贫户、易地搬迁户和“三类”人群户,实现就地就业,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,达到了小产品撬动大产业、小农户对接大市场,实现了“基地建村上,农场走出去,客人请进来,产品卖都市”的发展思路。
四、盘活土地,助力粮食安全
2021年,农场积极响应国家防止耕地“非粮化”、稳定粮食生产安全的要求和号召,主动将20余亩种植苗木的承包地进行清理整治,并流转撂荒和闲置土地120余亩,恢复耕地种粮属性,让良田回归粮田,带头试种小麦新品种,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,当年收获大豆1万余斤、玉米7万余斤。农场将产出的小麦和生产的猴头菇等食用菌加工成面条,产品备受客户青睐,供不应求,大大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,实现收益8.6万元。
五、稻渔共作,推进多元发展
由于农场经营土地多为“小田”,采用传统人力种植,难以实现机械化耕种,为解决种植成本高、效益低等问题,农场通过外出考察学习,决定按照水稻种植和水产养殖互利共生的发展理念,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殖生态循环试点,开启稻渔种养模式。2019年,农场流转撂荒地、瘠薄水田50亩,改良田块结构,用“浅水沟渠”将所有水田相连相通,即可以让鱼自由生长,又利于稻子通风透气,实现了一水两用。2022年再度扩大规模,在原种植的基础上新流转土地70亩,稻渔共养面积达到120亩。稻渔共作模式改善了稻田种养环境和土壤质量,降低了病虫害发生率,提升了粮食品质,还迎来了水产丰收,种出的大米售价高达12元/斤,是当地普通稻米4倍,亩均产鱼150斤、销售收入2000余元,创造了“一亩田、百斤鱼、千斤粮、万元钱”的好效益。与此同时,农场开展了“云巅巴山▪稻梦空间”农田认购模式,同步引入“田间保姆”,成就了天南地北种养人、共享生态健康米,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科普研学实践活动。在农场的带动下,该村2022年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到315亩,预计可实现收入300余万元,联农带农80余户,收入120余万元,既保住了当地的“米袋子”,又鼓起了村民的“钱袋子”。
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
"365bet英国_365易贷官网_365bet登录地址农业农村局"网站
是否继续?